Perrigo股东认为,尽管Mylan制药给出的价格较之前提高了8%,但这这未达到前者股东们的预期价格,面对Mylan在短短20多天里三次提价的病急乱投医心态,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彼此股东们的利益。
中国医药行业最具影响力榜单揭晓,10项大奖花落谁家? 2015-04-22 06:00 · angus 2014中国医药行业最具影响力榜单出炉,含2014年度中国医药行业百强企业、中国医药行业成长50强、中国医药上市公司20强、中国优质道地中药材十佳规范化种植基地4个奖项招商证券强推血制品板块:华兰生物+博雅生物+沃森生物 2015-04-22 06:00 · 李亦奇 近日,招商证券认为血制品的困局短期难以改变、供给难以大幅增长。
同时分析师认为血制品行业的投资大逻辑:1、浆量提升(新开浆站)。3月份,招商证券医药团队发布《血制品行业专题报告--关注产品提价+行业整合带来的投资机会》,认为血制品的困局短期难以改变、供给难以大幅增长。并继续强推血制品板块:华兰生物+博雅生物+沃森生物,年初以来持续提示药价放开后血制品板块的提价机会。浆量越多,规模效应越明显,华兰生物、博雅生物等上市的血制品企业在资金、技术产品,管理方面具有优势,逐步获批新浆站。备注:本文仅代表券商观点,不代表生物探索观点。
按照现有的新浆站开设速度,未来3-5年产品仍供不应求,行业景气度高。行业标准、监管的提升,血浆成本及其他成本的持续增长,部分中小型血液制品企业生存环境较以前艰难,血液制品行业的整合已经展开。美国之所以这么做是有严格的法律和行业规定或指南予以力撑和做保障。
例如,美国的病人在远程医疗看医生时,如果是喉咙或皮疹疼痛,医生在视频上是无法看清病人的病变部位的,这就需要病人拍下照片传输过去。例如,美国远程医疗协会(ATA)颁布的《远程医疗实践规范与指南》,要求所有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机构及其专业人员开展与患者的远程互动交流必须遵循这一指南,包括医疗机构及其部门与患者之间、医护人员之间,以及其他任何与医疗和健康相关的专业人员与医疗机构之间的远程互动交流。此外,还有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颁发的有关远程医疗的种种规范也需要遵守。然而,实际情况可能远非如此简单。
但是,这些问题也并非是阻挡在中国实施医生对患者远程医疗的理由,因为,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调研和试验解决的,只是要看时机。这首先要看卫计委禁止的是什么远程医疗。
在中国,问题当然不止是远程医疗的技术,而更多的是信任和法律问题。因为,就远程医疗的定义和实践来看,美国的远程医疗更符合时代脉搏和病人的实际需求,因为美国的远程医疗既包括医生对医生,也包括医生对患者,而且主要是后者。然而,在不同的国家,对远程医疗又有不同的更具体的定义。卫计委做出这一决定的大体原因是,医生对患者的直接远程医疗难以保证医疗质量,而且难以进行安全监管。
最后才是远程医疗的效果、效率等问题。但是,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互联网上涉及医学诊断治疗是不允许开展的,只能做健康方面的咨询。显然,这些方面美国已经做得比较好了,而且一些疾病的远程医疗也纳入了医保范围,但是,即便只从技术而言,远程医疗也比现实中的医生对病人的面对面的诊治有一定距离。然而,并非只要有远程医疗的规范和指南就可以进行医生对患者的远程医疗了,还需要解决远程医疗与医保的衔接、网上支付、医生和医疗机构的资质认定、远程医疗纠纷或事故的处理方法等。
卫计委也表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的情况在不断出现,卫计委也要不断完善政策,到时候,也可能像美国那样,既允许医生对医生的远程医疗,也允许医生对患者的远程医疗。卫计委的这一表态被视为是中国禁止远程医疗,也引来网民的吐槽,认为卫计委是在阻挡新生事物,而且封杀了人们在IT技术已经蓬勃发展下可以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一种极好的方法,是螳臂当车。
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通过网络解决很多问题,包括看病找医生。有人认为,在中国的环境下,很难实现医生对患者的远程医疗,首先是医患信任极差,而且骗局多,在互联网上的骗局就更多。
而且,即便照片能实时传输到医生的电脑终端或应用软件上,也与医生在实际上看到的病人的情况有差距,也即与真实的望、闻和察貌观色有差距,更不用说得不到实时和实际诊疗技术检查的帮助,如X光、验尿、验血和CT等,难免不会发生误诊误治。有视频的远程医疗当然也可以实现医生与病人的面对面诊治,但是,与实时和实际的医生和病人面对面的看病却有很大差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7年给出的定义,远程医疗就是通过医疗信息和通信技术,从事远距离的健康服务和活动。二是出现医疗纠纷患者难以维权。因为,远程医疗真的是一种挡不住的趋势。但是,技术同样会有局限,病人用手机和平板电脑拍下的照片必须并通过医疗应用程序发给医生,用台式电脑发送照片却不行,因为远程医疗的这项服务不支持非移动设备。
卫计委禁止的是医生(医疗机构)直接对患者的远程医疗,即医生对病人或患者,但并非绝对禁止,只是禁止看病开药方,而不禁止医生对患者进行健康方面的咨询。远程医疗的禁止与开放 2015-04-17 08:50 · 张田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的情况在不断出现,卫计委也要不断完善政策,到时候,也可能像美国那样,既允许医生对医生的远程医疗,也允许医生对患者的远程医疗
如果真的这样,你受得了吗?生产还能正常进行吗?本人并非说数据完整性不重要,也不是数据完整性不能搞,而是应该结合当下实际,搞清楚现在得核心关键问题是什么。中国的原料药出口很多,制剂有多少?老外为什么不做原料药?这其中的道理大家都懂的。
到底啥叫数据完整性,我是真的不懂,用咱底层草根的思维理解:是不是是想通过一些软件、一些信息化技术不再让你造假了吗?根据咱蒲公英论坛的一项调查,现在中国的制药企业又有多少可以不造假?咱不提造假到底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也不追究造假产生的历史根源,但的确现实如此,现实问题还没有解决,就一下子进入到理想主义,实在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客观发展规律,制药的核心关键是产品和工艺,有那时间和金钱,多在产品和工艺上下下功夫,整什么数据完整性啊,踏踏实实做点儿有用的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人家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啥都是毛病。
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现在的数据敢完整吗?你现在的数据能完整吗?然后就要数据完整性,到底想干啥?生产记录不能改了。2014年,流行,今天你风了吗?今年会流行,今天你数据完整性了吗?。数据不能做技术处理了。再回到数据造假,其实老外造假更厉害,若干年前,多个国家爆出造假丑闻,在利益面前,中国外国都是一样的,而且在外资企业做过的人,你们都会知道:老外是永远不会把核心关键东西带给中国的。
逐渐,这种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会让更多的人变得没有思想,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有些机构,甚至搞起了数据完整性的培训,刹那间,数据完整性的火爆程度大有超越新版gmp风险评估之势。
到底是谁在推波助澜?该干的最基础的事情都没干好呢,天天谈数据完整性,会让中国大多数制药企业误入歧途。昨天,听一个专家讲数据完整性,整几个破ppt,加上一个卖软件的忽悠,我突然觉得:好像自己不知道该咋制药了,也好像不知道工作该咋干了。
他们会通过法规引导、各种舆论、各种标准,不断的向中国卖设备、卖仪器、卖软件,再加上一些说洋文的中国人,张嘴fda、闭嘴欧盟的专家推波助澜,以达到逐步蚕食我们的目的。发展中就是发展中,必须要面对问题,盲目的跟风,不分青红皂白得接轨,结局将是,呵呵。
2015年,在一些国内制药企业被某些国外国家收回GMP证书后,接二连三的放出数据造假的烟雾弹,然后瞬间,数据完整性这几个字就变得高深莫测,卖软件的、搞咨询的,似乎不提数据完整性,就显得不够档次。进出车间都得受限刷指纹了。所以,数据完整性,对我而言,实实在在是扯了一个大淡。我虽然入行时间短,但有些感悟,奉劝一句:不要把路走偏了。
本人在制药行业连菜鸟级别都算不上,目前还处在注册工艺与实际生产工艺不相符都状况之下组织药品生产,记录还不敢真实记录,从根源上数据就不完整,因此,更无法谈及数据完整性。就拿今年的几起数据造假的事情说说:数据造假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吗?既然数据完整性玩的这么好,为什么以前没查出来?人家需要你的时候,啥都不是问题。
数据完整性,会让国内很多企业误入歧途? 2015-04-19 08:46 · 277480 数据完整性,不是说不好,而是现在对于国内大多数企业,关注度不应该在这个上面,而是要关注你的产品工艺到底对不对。数据完整性,不是说不好,而是现在对于国内大多数企业,关注度不应该在这个上面,而是要关注你的产品工艺到底对不对
在此次的ACCR上,BMS公布的II期临床数据显示,对于先前未接受治疗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Opdivo(nivolumab)与Yervoy(ipilimumab)的组合疗法比Opdivo单独治疗取得了更好的效果。不过,老对手默沙东怎么能放任BMS一人风光。